新闻中心

三秦安全行丨多维发力打好“组合拳”精准施策拧紧“安全阀”榆林市扎实推进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近日,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开展“2025年三秦安全行”媒体采访活动,邀请中省媒体走进咸阳、榆林、安康等地,深入基层一线,宣传报道各地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宣传“五进”等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推动省内各地广泛交流经验、学习借鉴典型、筑牢安全基础。
“农村住房虽然单体工程量小,但点多面广,常存在施工已完成但未纳入监管的情况,监管滞后带来很多安全隐患。”陕西省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科科长马鑫介绍。
为此,该局近期组织12个县(市、区)的住建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及各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安全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建设领域基层人员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识别能力。
这是该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下简称三年行动)的一个缩影。自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该市从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科技赋能等方面入手,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安全生产由“被动应付”向“主动治理”转变,切实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
“过去,快递、外卖、医养结合这些新兴行业领域的监管边界模糊,监管部门间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现在责任边界更加明确,各部门知道怎么查、查什么。”榆林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科员李渊表示。
为破解多方监管下相互推诿的难题,今年1月,该市安委办印发《医养结合机构、寄递、外卖行业安全监管职责》,明确这些行业各自的安全监管责任部门,弥补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截至6月24日,该市安委办会同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完成对该市68家养老机构(包括养办医机构)和13家医养结合机构的全面摸排,形成《全市养老机构(包括养办医机构)清单》,明确养老机构的主体责任与监管部门的职责。
榆林市安委办吸取辽阳饭店“4·29”火灾事故教训,印发《榆林市加强“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消防、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推动构建由属地政府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原先,‘九小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常被误认为该由公安部门负责,导致实际监管中出现检查力量不足等问题。这次新制定的制度厘清了责任分工,明确由乡镇(街道)牵头、行业监管部门参与,对‘九小场所’的消防、建筑、燃气、特种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一月一次的排查,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该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科科长靳毅介绍。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长北作业分公司(以下简称长北作业分公司)创新推出中国油气对外合作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网格化管理体系,将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责任划分为4个层级、8个网格,明确责任人、管理范围、风险清单、检查标准、处置权限、应急职责和考核指标等7项要素,将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通过层层分解、逐级负责,各级管理者、员工都能知晓自己所负责的责任网格内的风险是什么、如何有效控制风险并高效排查治理事故隐患,明确了业务部门和属地部门对承包商的监管职责,实现了对作业过程中风险隐患的全方位、网格化管控。”长北作业分公司QHSE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强介绍,这一做法荣获了第三十届陕西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如今,长北作业分公司安全环保重大隐患数量已由2023年的7项减少至1项,并全部整改销项。
“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不仅重大隐患数量减少,风险隐患管理也更加精细化。比如,过去在有限空间作业方面缺乏针对性的管理机制,如今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有效弥补了管理短板。”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服务中心副主任胡滨说。
针对2024年该市发生的2起因有限空间作业盲目施救引发次生伤害的生产安全事故,该市发改委聚焦有关单位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应急现场管控不严、应急救援流程混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制定并印发《榆林市电力行业开展预防盲目施救引发次生事故安全培训工作方案》,采取由市发改委牵头统筹,各县(市、区)发改部门组织实施,企业自主落实培训的方式,在该市电力行业开展预防盲目施救引发次生事故的安全培训,着力化解因应急处置不当导致伤亡扩大的重大风险,消除作业安全漏洞。
在交通领域的安全治理方面,该市交通运输局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大排查。2025年,该局聚焦在役公路桥梁、“两客一危”企业、物流快递企业、汽车修理厂及铁路集装站配套选储煤场等五大板块,累计排查出一般隐患1430项与重大隐患22项。截至目前,一般隐患整改完成1114项,重大隐患整改完成7项。
针对汛期暑期等关键时段,该局同步制定《2025年汛期暑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在公路运营、水上交通、道路运输与城市客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等四大领域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完成企业自查及行业主管部门督导检查1422次,发现一般隐患786项、重大隐患22项。截至目前,一般隐患全部完成整改,重大隐患剩余1项正在整改。
行业监管不断强化,企业隐患排查方式不断创新。“过去是安全员来查,现在是员工和承包商主动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陈志强说。近年来,长北作业分公司推行“ACT事故控制卡”管理机制,通过对员工提交的安全隐患开展“盲选盲评”、对优秀案例上墙展示等方式,给予相关员工奖励,调动员工主动识别安全隐患的积极性。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收到员工和承包商提交的ACT卡1581张,实物奖励超过万元。目前,该机制已在长庆油田范围内全面推广。
此外,该公司在此前的日常巡查中发现,北干线途经小纪汗镇的管段被停车场长期挤占,重型车辆每日碾压管段区域,构成重大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后,该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开展风险评估和研判,科学制定隐患治理方案,采用铺设增强抗压性管道盖板的方式,有效提升该管段承压能力,使事故发生的概率从85%降低至5%。同时,该隐患治理项目衍生出系列管理成果与论文,并以《一种增强抗压性的管道盖板》为题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经验。
2024年,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榆林新材料集团)发电分公司针对高处作业、吊装作业、交叉作业等八大高风险作业,制定标准化检查清单,降低了作业人员“经验式”检查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今年以来,该公司不安全事件较去年同期减少29%,不安全行为减少37%,岗位操作规范率提升至98%。
“在公司内部招聘安全管理岗位时,我们明确将拥有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作为优先录用条件,被录用者优先选拔纳入‘安全员+岗位工+注册安全工程师’三级联防安全团队。现在大家都抢着报名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新权说。该公司支持和鼓励员工报名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考前辅导,3年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该公司以车间区队为单元建设46支“安全员+岗位工+注册安全工程师”三级联防安全团队,推动安全管理网络向基层末梢延伸,实现车间、班组两级全覆盖。同时,该公司持续加大安全专业人才引进力度。近年来,该公司累计引进安全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人才53名。
针对动火、高处、有限空间等高危作业,榆林新材料集团阳极分公司建立高危作业监护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围绕监护职责、应急处置等内容组织专项培训。考核合格人员统一发放上岗证书并持证上岗,确保监护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从源头保障高危作业安全可控。
为进一步深化该市道路运输“两客一危”企业安全治理,推动向事前预防转型,该市交通运输局针对该市“两客一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涵盖企业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应急处置等内容。截至目前,培训已开展17期,覆盖从业人员6500人次。该局还围绕《道路运输企业和城市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公路运营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等规定,分批次开展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市县两级监管部门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帮助一线人员准确理解和应用判定标准,提高其安全生产隐患辨识和整改能力。
榆林市相关部门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持续强化科技赋能。该市应急管理局建立危化品企业安全监管系统,接入该市148家重点危化品企业的视频监控数据。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并抓拍睡岗、脱岗、违规玩手机、未戴安全帽等不安全行为,经该局值班人员核实后向企业发送预警信息,督促企业及时整改。
“我们如何回应,很重要。”这是2025年长北作业分公司安全日暨承包商总经理HSSE论坛活动的主题。“员工愿不愿意说、敢不敢说,关键在于管理人员怎么听、怎么回。只有创造一个包容的沟通环境,员工才会主动表达,安全问题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陈志强介绍。该公司结合行业事故类型、隐患分布特点和管理薄弱环节制定“安全日”年度主题,通过安全案例剖析、事故反思演讲等形式增强员工安全意识。该公司不断总结创新的经验做法,形成涵盖作业许可、风险分析、安全隔离、事故控制等10类核心场景的“安全十法十工具”,并对工具简介、应对措施与应用、实施效果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为员工安全高效地开展作业提供标准化指导。
“当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累计达到一定次数时,我们会邀请其家属参与座谈,让家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员工增强责任意识,杜绝类似行为再次发生。”榆林新材料集团铝业分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李关飞介绍,该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家企同心,筑牢防线”机制。目前,座谈已开展2期,取得了较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此外,该公司持续创新作业方式,为员工创造安全的作业环境,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原先在阳极测高环节,该公司采用的是人工测量方式,存在烫伤风险,如今实现机器自动测高,既降低了员工受伤的风险,又大幅提升了测量精准度。在抬包作业中,原先作业方式较为随意,操作人员常站在盖板上作业,现在则实现了包管清理自动化。针对槽罐车开闭罐盖环节,设置了槽罐车远程开闭装置,不再需要员工登高作业,消除了员工上下车时从高处坠落的风险。
榆林新材料集团阳极分公司建立班后会作业分析评价机制,强化员工风险意识,推动安全理念入脑入心。作业前,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作业中,排查突发或新增风险,评估原有措施的有效性;作业结束后进行“回头看”,查找分析不到位、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当天作业为素材开展班后会作业分析评价,可以帮助岗位人员更专业全面地辨识本岗位的风险隐患,有效推动风险防控关口前移,切实落实双重预防机制。”该公司副经理陈伟说。
该公司积极构建“人防+技防+工程防”体系,通过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优化作业流程等措施提升作业环境安全性。该公司为中频炉配备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炉衬厚度与线圈温度,遇到异常情况能提前预警。自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创造了“零漏炉”的运行纪录。同时,该公司引入干法石墨机替代人工操作,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减少了95%的烟气排放,既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又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业健康风险。
255万拍下校内51平商铺3年经营权,因不能卖烟酒放弃租赁,校方:赔偿3年租金差价损失75万元
经过多轮竞拍后,以年租金85万元合计255万元的高价拍下3年经营权。然而许先生的经营执照项目包含“烟酒”,学校在招租时明确不得售卖香烟、酒水,要求他变更经营范围,不愿放弃烟酒生意的他及朋友选择毁约。
律师称亮证女司机或面临拘留罚款,其丈夫作为消防员证件被非法使用,涉嫌违反工作纪律
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九派新闻 ,男子的视频如果没有歪曲事实,在公共场所录制争执过程且内容客观真实的,属于合法取证行为。
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证件被非法使用,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其夫将面临什么处分?律师解读
8月3日,广西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员工,非公职人员,其丈夫黎某系防城港市上思县某镇消防救援站二级消防士,视频中侯某某所亮证件系黎某放在车上的个人持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执法证》,亮证是为了吓唬李某某,以达到让其退让目的。
中联重科员工联系我了,我给大家读一读 你们觉得,有道理么,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摩托车 #交通事故 #中联重科
#官方通报亮证女事件民警要求删视频情况:侯某某报警称收到多条违停信息,怀疑车辆信息在互联网泄露后被套牌使用,请求出警处理。侯某海自称认识李某某,知道李家住址,但没有联系方式,请求民警陪同去找李某某解决此事。
防城港“奔驰姐”亮的是丈夫的执法证件,律师:假冒公职人员行为违法,应予以相应处罚
8月3日上午8时许,防城港市委市政府调查组通报称,奔驰车女司机侯某某系钦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员工,非公职人员,车上为其父亲侯某海及其年幼妹妹。
8月8日,南都N视频记者从江西省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区分局获悉,近期,警方对辖区内利用酒店房间作为掩护、通过微信“附近的人”招揽嫖客的多个分散卖淫嫖娼活动点,进行集中收网打击,一举抓获8名卖淫嫖娼违法行为人。
8月6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防城分局公布了针对“亮证姐”侯某某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侯某某姓名进行了隐私保护,但却公布了另一方当事人“平头哥”李某某的完整真实姓名。
立秋过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很多人想着吃牛肉、羊肉来滋补,但其实它们性温热,吃多了容易上火。其实,这四种肉才是立秋后的 “进补王”,不仅应季不贵,还能帮身体对抗秋燥,吃着舒服不上火,安稳度过换季期!